11月出口同比下降8.7% 汽车出口保持强劲增长
12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5.7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3.2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1%;进口2.4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贸易顺差8020.4亿美元,扩大39%。
(资料图)
具体到11月,按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总值5223.4亿美元,同比下降9.5%。其中,出口2960.9亿美元,同比下降8.7%;进口2262.5亿美元,同比下降10.6%;贸易顺差698.4亿美元。
按人民币计算,11月进出口总值3.7万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出口2.099万亿元,增长0.9%;进口1.605万亿元,下降1.1%;贸易顺差4943.3亿元。
11月出口同比下降8.7%,“量”降因素明显
11月份,中国出口2960.9亿美元,同比下降8.7%;同比增速较10月下行8.4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下滑。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澎湃新闻表示,11月CRB指数当月同比录得19.25%,较前值上行2.34个百分点,对11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形成边际利多。可见,价格因素不是11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承压的主因。来自“量”方面的利空,是11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进入负增长区间的主因。
从外需看,郑后成表示,11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录得48.8,较前值下行0.6个百分点,在荣枯线下持续下探,与此同时,11月美国ISM制造业PMI录得49,较前值下行1.2个百分点,时隔29个月首次跌破荣枯线,预示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需求进入收缩状态,对11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形成利空。
具体看11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5.4%,降幅较上月扩大12.9个百分点,为连续4个月同比负增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澎湃新闻表示,当前中国对美出口持续负增,主要与美国国内商品消费增速下滑较快直接相关,背后是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正在对其国内总需求形成较强抑制效应,加之疫情后美国国内消费正在从商品转向服务。
其他贸易伙伴方面,王青还表示,近三个月中国对欧出口持续下行,欧洲经济走弱正在成为中国对欧出口下滑的主导性因素。同时,11月中国对日本出口同比下降5.6%,而上月为同比增长3.8%,除日本国内需求走弱外,也可能与前期日元大幅贬值有一定关联。
汇率影响方面,王青指出,近期中国出口持续同比负增长,表明8月以来的人民币贬值对出口帮助不大。人民币贬值会显著增加出口的汇兑收益,但出于稳定客户等角度考虑,出口商在调价方面会比较谨慎,这意味着出口订单难以随人民币贬值而大幅增加。
“历史数据显示,在2015年至2016年、以及201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但当期中国出口增速不升反降。这显示出口走势受海外需求、贸易政策等因素影响更大,汇率波动带来的价格影响则相对较小。”王青还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主要对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而对其他非美货币多表现为升值。在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幅度更大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难以大范围提升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
在出口总额下降的情况下也不有亮点。王青表示,11月汽车出口金额同比大增113.1%,增速较上月加快23.9个百分点,而且呈现量价齐升局面,反映国内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汽车产业升级对外贸促进作用明显。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对澎湃新闻表示,中国外贸伙伴多元化,一般贸易进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和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比稳步提升;汽车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11月进口同比下降10.6%
11月份,中国进口2262.5亿美元,同比下降10.6%;降幅较10月扩大9.9个百分点。
王青表示,11月国内疫情反弹扰动工业生产和消费,当月制造业PMI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均在收缩区间进一步下探,显示制造业供需两端景气同步回落,这也导致内需对进口需求的拉动减弱。同时,8月以来出口增速明显下滑,而受外需走弱和疫情反弹影响,11月出口额同比降幅扩大,出口环节产生的进口需求也相应减弱。
从价格因素来看,王青表示,11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整体平稳,当月RJ-CBR商品价格指数月均值小幅反弹,同比涨幅从上月的16.9%小幅加快至19.3%。但因进口金额统计的是到岸价,较国际市场价格变动有一定滞后性,再加上集成电路、原油、大豆等中国主要进口商品价格走低,11月价格因素对进口同比增速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这也是当月进口额同比降幅走阔的另一个原因。
从主要商品进口情况来看,王青表示,11月受OPEC减产幅度低于预期驱动,国际原油价格在10月小幅反弹后再度小幅走弱,中国原油进口价格亦有所走低,加之基数走高,同比涨幅较上月放缓11.5个百分点至14.5%,同时,11月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共同拖累进口额同比增速从上月的43.8%大幅下滑至28.1%。
周茂华也表示,11月国内短期因素干扰内需复苏进程,部分工业企业生产受一定程度干扰,企业增加原材料库存、扩大生产意愿偏低;同时,11月国内能源、部分原材料、零部件等进口量继续放缓。
未来外贸怎么走?
出口方面,展望2023年上半年,郑后成表示,在海外主要经济体利率位于高位的背景下,预计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以及美国ISM制造业PMI大概率还将在荣枯线下继续下行,而在国际油价下行的背景下,叠加2022年上半年基数上行,预计2023年上半年CRB指数同比大概率进入负值区间,二者分别从数量与价格两个角度对2023年上半年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形成压力,使得2023年上半年出口增速持续处于负值区间。
王青也表示,海外经济下行态势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还会持续体现,加之出口商品价格上涨的拉动效应总体上会进一步弱化,预计12月中国出口增速有可能延续同比负增长;不过,伴随国内疫情影响消退,12月出口降幅或将有所收窄。
“总体而言,伴随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拉动力减弱,加之国内消费短期内难以大幅反弹,今年底明年初宏观政策在稳增长方向仍会保持一定力度。”王青说道。
进口方面,周茂华表示,预计12月随着国内散发疫情影响减弱,国内纾困、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预计内需环比出现改善,但整体维持低位。
王青也表示,12月以来,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疫情对工业生产、消费等的扰动有望明显缓解,这将带动进口需求回暖,同时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走低,预计12月进口额同比将得到改善,同比降幅预计将收敛至5%以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