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患者半数左右会复发 专家:还有很多没有发现的造成该疾病进展的基因
(相关资料图)
中国网财经3月6日讯(记者 杜丁)“胃肠间质瘤”(GIST)是21世纪初才被正式命名和普遍使用的医学新概念。可以说,是直到本世纪才被重新认识的“新”疾病。
由于胃肠道间质瘤起病隐匿,且容易被常规检测手段忽略,往往在疾病中晚期才被发现。日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叶颖江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胃肠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软组织肉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胃和小肠,在国际上属于罕见疾病,国内每年约有3万名新诊断的患者。
叶颖江表示,整体来说,胃肠道间质瘤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50%、60%左右。但是,胃肠间质瘤的难点在于复发的患者,“整体来说有50%左右的患者会复发。尽管接受了靶向药的辅助治疗,但还是会复发,它是非狡猾的一个肿瘤。”
据叶颖江介绍,给患者用药之后,突变点可能也在变化,“你服用的时候它就逃避了药物的作用,变成一个新的突变点了,所以原来的药物就没有用了,这是治疗的一个难点。此外,这种突变是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异质性的,比如说眼下的肿瘤通过穿刺做基因检测,显示它是一个基因突变,过一段时间再查的时候,可能又不一样了。还有空间的异质性,肝脏后续转移瘤,基因突变可能都会不一样,这样就给靶向治疗带来了困难。大部分靶向治疗针对某一个基因、某几个基因的,没有办法全部覆盖。现在还有很多新的我们没有发现的造成这个疾病进展的基因,所以治疗就比较困难。瑞派替尼上市之后,它是针对多靶点的,而且副反应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对四线治疗还是挺有效的,可以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生存希望。”
据了解,胃肠道间质瘤跟癌症不一样,是间叶来源性肿瘤,不像上皮来源性肿瘤。间叶来源肿瘤这个疾病只对靶向治疗和手术切除有效果。“在疾病处于比较局限的进展期的时候,主要靠手术达到完整的切除。如果病灶比较大,切除的时候涉及到其他脏器损伤,可以先服用靶向药,使肿瘤缩小之后再进行手术。”叶颖江表示。
叶颖江称,在门诊中,遇到过一些四线患者,面对高昂费用,怕拖累家庭而放弃治疗,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们往往也很心痛。“如今在靶向药物时代,接受规范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胃肠间质瘤有望逐步进入慢性病范畴。我们也希望患者到大型医院开设的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接受治疗,以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据了解,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确诊、手术到靶向药物治疗、耐药、换药,部分晚期患者会经历多次复发、多次治疗,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其家庭所面临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虽然瑞派替尼是国内外权威诊疗指南推荐的四线标准疗法,但在纳入医保前,患者的月治疗费用接近4万元。
3月1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落地执行。此次新版医保目录新增23种肿瘤用药,其中就包括针对晚期胃肠间质瘤的靶向药瑞派替尼。纳入医保后,瑞派替尼降价约60%,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区、不同医保类型的患者还能享受不同比例的医保报销,月治疗费用最多可节省3万余元。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